詳細信息
近年來,“互聯網+”為我國傳媒業融合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在升級網站、建設“兩微一端”、搭建全媒體平臺等方面,許多傳統媒體進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在實踐中,不少媒體對于什么是“互聯網+”、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等問題,在認識上還存在誤解,在探索中也存在誤區。其中,較為突出的一點就是許多融合發展的嘗試還停留在“+互聯網”的初期階段,尚未實現從“相加”到“相融”的轉變。
例如,有些媒體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各種平臺,但體制機制的創新沒有跟上,各新聞生產部門仍是各自為政;有些媒體只是“新瓶裝舊酒”,所建設的新媒體在文本內容、選題方向、標題制作等方面都是照搬傳統媒體,致使用戶在多種渠道看到的都是一副面孔,很難真正吸引用戶;有的媒體對媒體融合后如何經營運作認識比較模糊,缺乏有效辦法。諸如此類的融合只是初步實現了機構上的捏合或并行,技術創新也僅僅是徘徊在渠道、形式層面,較少關注生產方式升級、傳播結構調整、關系模式更新、產業生態重構。這種融合是“+互聯網”,而非“互聯網+”?!?互聯網”看似融合,實則與“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一體化深度融合距離尚遠。
媒體融合不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進行疊加,而是實現各種媒體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資源、技術、內容等的互通共融,進而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和傳播體系。而這一切都要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而不是依靠“+互聯網”。對傳統媒體來說,“互聯網+”是一種升級換代,它意味著優化內容生產、創新媒體形態、重構供需關系、改變影響力模式等?!盎ヂ摼W+”要求把互聯網思維作為新聞生產、媒體服務的新動力,從而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過程強調的是創新性、整體性、全局性。當前,要真正實現“互聯網+”,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強化互聯網思維。強化互聯網思維,必須打破與“互聯網+”不相適應的思維桎梏,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用互聯網即時、海量、平等、互動等傳播特征來引導媒體融合。這里尤其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改變過去過度依賴行業管理者、領導者推動發展的被動狀態,提高主動性,注重用戶體驗,不斷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滿足公眾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信息需求。二是打破不合理體制機制的束縛,調整媒體組織構架,加速改變采編部門、新媒體部門、技術部門等條塊分割、各行其是的狀況,著力解決行業中存在的重復生產、效率低下、權責模糊、特色不明等問題。
推動業態升級。推動業態升級,需要進一步打破行業壁壘,促進相關產業聯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傳統媒體整體業態升級。應在增強傳媒產品服務特色、打造原創優質內容的同時,提高研發能力、促進流程再造、強化資本運作,探索商業運營新模式,形成旗艦名品,提升傳媒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傳媒產業影響力建設,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并帶動新型產業群成長,最終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與用戶建立良好溝通關系。媒體融合發展要注重以用戶為中心。傳統媒體應切實轉變以往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模式,實現用戶在哪里、媒體服務就要跟到哪里??梢酝ㄟ^定位在線時長、記錄跳轉痕跡、大數據抓取等手段,給用戶的習慣、偏好等“畫像”,加深對用戶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要加強與用戶的互動溝通。為此,一方面可以結合用戶需求,打造靈活、開放、融合的云端服務,有針對性地為用戶提供精準化、精致化服務,滿足其個性化、分眾化的定制訴求,使媒體服務更接地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引領用戶需求,建立起相互關注、相互信任的關系。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601號
Copyright By China Railway NO.3 GROUP Co.,LTD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601號
地址:山西太原市迎澤大街269號
郵件:ztsj@crecg.com
電話:0351-89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