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清晰地勾畫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布局,彰顯出清晰明確的戰略定力和道路自信。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艱巨任務,亟需各級公務人員在努力“干成事”的同時,高度重視干事能力的建設和積累,形成干事創業與能力積累并進的互動局面
一、能力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問題
能力建設有兩個維度,即國家整體治理能力和公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建立在現代治理體系基礎上的國家整體治理能力一般指國家宏觀調控能力、社會控制能力、公共治理能力、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等。除了要求制度、規則等“硬件”適應現代治理要求外,各級公務人員干事創業能力也是國家整體治理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必須與現代治理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要求相匹配,其重大戰略意義體現在:
一是破解發展難題的必須。我國正處于30多年飛速發展之后的換擋變速、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如何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需要各級干部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練就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治理本領,尋找有效破解各種發展難題的舉措和辦法?!罢温肪€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各級公務人員破解發展難題、干事創業的能力,直接關系事業發展的成效。
二是增強制度效力的必須。當前,我們已經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基本制度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管理體制。但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執行。社會主義優越性能否更好發揮,取決于各級干部落實基本制度、路線方針與政策的能力。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形勢要求公務人員具有不斷學習、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
三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必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過程中,追求“項目”“工程”等任務層面的進度和完成非常重要。但與此同時,工作經驗、工作模式、制度、流程以及流程之間銜接水平等軟實力的積累更值得重視,因為軟實力相對于物質財富而言更具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必須從國家軟實力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推進公務人員的能力建設。唯其如此,才能為現代化事業鍛造高效的內部治理效率和持久的對外競爭能力。
二、能力不足問題影響現代化建設事業
公務人員干事創業能力一般包括政治忠誠與職業倫理、專業知識素養、持續學習能力、思維謀劃能力、創造性執行能力、協調協同能力等,其中尤以持續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執行能力更為重要。
對于公務人員能力建設,從中央到地方都給予高度重視。近兩年來在全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極大地提升了各級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謀事干事的擔當意識。但也必須看到,在一部分公職人員中,干事創業能力不強的問題,主要表現有:
一是摸不著門道,上不了手。一心想干大事,但缺乏專業知識能力,信心滿滿卻又腹中空空,說起來頭頭是道,執行起來卻不著邊際,不切實際。導致遇到事情眼高手低,無所適從,無法下手。
二是理不清頭緒,干不下去。思路不清晰,準備不充分,工作沒章法,東一錘子西一棒子,胡子眉毛一把抓,按下葫蘆浮起瓢,疲于應付,難以推進。
三是找不到抓手,做不起來。面對復雜的工作任務,找不著門道,尋不著竅門,干瞪眼,窮著急,做事不得法。缺少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局”的工作智慧,舊辦法不能用,硬辦法不敢用,笨辦法不頂用,新辦法不會用。
四是切不準要害,成不了事。缺乏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等謀劃工作的能力,抓不住主要矛盾,找不到關鍵節點,看上去刀槍亂舞,虎虎生威,效果卻事倍功半,機會成本不低,辦事效率不高。
五是攢不下內功,應付了事。憑感覺和運氣做事,滿足于交賬、支差,偶有所成,鮮有心得,不善于從成功和失誤(失?。┲锌偨Y經驗教訓,不重視對工作規律的探究,對成事之要、干事之法、做事之道不甚了了,形不成規范、導引、機制,看不到良習、規矩,留不下“軟財富”、正資產。
以上表現,不一而足。雖然是一部分人的問題,但如果漠視或無視其存在,必然對現代化事業造成極大危害。往小處說,這些能力不足的干部,沒有金剛鉆偏要攬瓷器活兒,終究還會敗下陣來,站不住、立不牢、傳不久,個人難以立于人前,對事業造成損害;往大處說,降低了辦事效率,浪費了社會資源,目標任務難完成,延緩發展大計,錯失發展良機,梯隊建設上不來,發展基礎打不下;更嚴重的后果是,能力不足,勉強做事,所謂的“顯績”將非常脆弱,一旦遇到一些意外情況甚至事故,便會被“打回原形”,最終還得推倒重來,不僅降低群眾信任度,還會使得美好藍圖都有可能落空。
三、全方位切實抓好能力建設
能力可以說是“德”與“才”、“道”與“術”、“紅”與“?!钡人刭|的綜合體現。從精神狀態、知識儲備、思維能力到實際能力的形成是一個較為復雜綜合的過程,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是學。學習沒有捷徑,必須勤學多問苦練。學與問、學與練是不可分割的連貫“動作”,只有端正態度,放下身段,不恥下問,勤于練習,才能訪到高手,學到真經,練成內功。
二是踐。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最重要的認知提高過程,躲不開、繞不過,必須耐著性子、俯下身子、扎扎實實、埋頭去做,干中學、學中干,多試身手,錘煉才干,才能真正積累起工作經驗及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定力和能力。
三是悟。要善于總結反思,觸類旁通,經歷由困惑到明白、從模糊到清楚的徹悟過程,在“復盤”中體悟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在“反思”“檢討”中提升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握行為做事的規律,努力成為真正的行家里手、專家大師。
當然,能力的發揮也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制度體系和治理規則決定著公務人員的能力建設方向和能力釋放程度。在強調公務人員個人學習、實踐、總結等主觀能動性的同時,還要著力營造有利于干事創業、釋放潛力、培育能力的體制機制。
一是要轉變政績觀和考核導向。要創新導向機制,科學設置考核評價指標,引入和實施第三方評價,釋放清晰的政績“指揮棒”信號,引導廣大干部摒棄“形象工程”,“實”當頭,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形成既要干成事,又要實現干部能力提升的多贏局面。
二是要實現教育培訓的常態化。要將學習培訓貫穿于干部職業生涯的始終,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向同事學,集中培訓學、工作一線學,在實踐中感悟,在借鑒中提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借他山之石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借鑒經驗,提升能力。
三是要形成能力積累傳承的制度安排。要建立工作能力總結、積累、師承制度,將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規程、流程、協同機制、檢查監督制度等上升到一定高度,用于公務人員的學習培訓,使其“站在前人肩膀上”工作。建立“師徒式”傳承制度,避免“人走技亡”和軟實力資源的浪費。
四是要注重能力建設的規律和策略?!吨杏埂氛f,“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是說具備了判斷力、認知力、意志力,就可以做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進入“達德”的境地。教育背景、工作閱歷不同,進入“達德”境界的進度與節奏必然不一,可考慮“三步走”策略:一部分素質較高的干部先做到既成事又達能,起引領傳承的作用;還有一些干部緊跟“潮流”,積極追隨,經過努力,進入第一梯隊行列;絕大多數干部在能力建設的氛圍下都進入這一行列,使“干之成事”“干中達能”“干而積習”成為所有干部普遍追求的“能力文化”。
總之,能力建設很重要、很緊迫,但就能力建設的規律而言,能力又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文火慢燉”,久久為功。如果說,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等頂層設計要超前謀劃,那么,能力建設則必須步穩蹄急。只有腳踏實地,從頭學“劍術”,常練不懈,才能熟能生巧,內在于心,方略在手,運用自如。各級公務機關要大力營造以“干之成事”“干中達能”和“干而積習”為導向的能力建設文化,建立“干中學”的良性機制,促使廣大公務人員在“棋局”博弈中長棋力、在“球場”競技中長球技,以期在繁重的現代化建設任務中做到既完成任務,又積累能力,以“魚”和“漁”、“事”與“能”的雙贏共榮,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堅強保障。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601號
Copyright By China Railway NO.3 GROUP Co.,LTD
晉公網安備 14010602060601號
地址:山西太原市迎澤大街269號
郵件:ztsj@crecg.com
電話:0351-8950000